当我们提到蒲公英时,可能会想到这种常见的“野草”或者“野菜”,但其实营养价值很高,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草药。立春后正是养肝的最佳时节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养肝草药蒲公英吧。

药用功效
1、清热解毒
苦以泄降,甘以解毒,寒能清热兼散滞气,为清热解毒之佳品。
在内可以用于治疗热毒炽盛导致的肺热咳嗽、扁桃体炎、咽炎、结膜炎、支气管炎等疾病等疾病。还能清胃热,改善口臭、口腔溃疡,缓解口干症状等。其神奇之处在于蒲公英药性平和,能泻胃火却不伤胃气,不会苦寒太过而损伤脾胃。鲜品外敷还可用治毒蛇咬伤。
2、消肿散结
蒲公英,善于消痈散结,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症,是治疗乳痈要药。《新修本草》中记载:“妇人乳痈肿,水煮汁饮之,立消。”蒲公英改善乳腺炎、乳腺增生可以内服(如捣烂水煮汁饮之,或者和热酒服;少量记载外用给药,如捣烂贴敷)。另外,蒲公英能疏通经络、促进乳汁分泌从而起到“通乳”的作用。
3、利湿通淋
蒲公英有“尿床草”之称,能清利湿热,利尿通淋,对湿热引起的淋证、黄疸等有较好的疗效。可以帮助人体代谢多余的水分,预防和改善尿道炎。常与白茅根、金钱草、车前子等同用,以加强利尿通淋的效果;治疗湿热黄疸,常与茵陈、栀子、大黄等利湿退黄药同用。
4、清肝明目
蒲公英可用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,可单用取汁点眼、熏洗眼睛可明显改善如眼睛胀痛、迎风流泪等不适症状。或浓煎内服;亦可配伍菊花、夏枯草、决明子等药。
食用方法
蒲公英根、叶、花都有独特的药用价值,但因其花容易刺激咽喉,所以多食用其根和叶。蒲公英根偏保肝护肝,蒲公英叶偏抗菌消炎。
蒲公英新鲜嫩苗可食用,清香中稍有味苦,可凉拌、清炒、做汤、酥炸、做馅食、蘸酱吃等。
此外,蒲公英还可与其他食材或药材搭配,组成不同的茶饮,起到更佳的疗效。如果泡水喝,各季节都可以,因新鲜蒲公英泡水可能处理不干净,最好是用晒干炒制的蒲公英,全株都可用,但以根茎药效为好作为日常饮品可清热败火,还可降低胆固醇、促进消化、缓解便秘症状。


禁忌人群
1、蒲公英虽性甘,但仍为苦寒之品,容易损伤阳气,故阳虚外寒、脾胃虚弱者禁用。
2、蒲公英性寒凉,须用沸水冲泡,不能凉饮;不可过量长久使用,否则可致腹痛、腹泻。肠炎、孕妇、低血压者和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3、体质过敏者,一部分人容易出现过敏反应,特比对细毛过敏的人,饮用后可能出现喉咙痒、喉咙疼痛、皮肤瘙痒,此时应避免蒲公英代茶饮。
4、经期不宜喝,蒲公英性寒,若经期服用,可能会造成经血凝滞,导致经血不易排出,从而加重月经不调、痛经等症状。
现如今,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,亚健康的人不断增加。那么,什么才是第一位的呢?不是位子,也不是面子,而是健康。上海太安为大家搭建了“健康问诊”交流平台,扫码即可。
